二通防爆电磁阀的防爆等级,是衡量在危险环境中安全性能的核心指标,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标准是“IEC 60079”,我国也采用与之等效的“GB 3836”系列标准,等级划分的核心逻辑是“按危险环境类型(气体/粉尘)、爆炸风险程度(等级)、设备保护方式(类型)”组合标注,IMI Norgren诺冠通过防爆等级标注让用户能更清晰判断阀门适配的环境,未来方便用户进一步了解选择,IMI Norgren诺冠对二通防爆电磁阀的防爆等级划分做以下介绍:
一、首先要明确防爆等级的“编码规则”:
针对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等级,通常标注为“Ex+保护方式+气体组别+温度组别”;针对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等级,标注为“Ex+保护方式+粉尘组别+温度组别”。其中,“Ex”是防爆设备的通用标识,后面的编码则精准定义安全性能,我们以最常见的“爆炸性气体环境”为例,拆解二通防爆电磁阀的等级划分:
(1)第一部分是“保护方式”,这是防爆设计的核心类型,二通防爆电磁阀常用的有两种:一是“隔爆型(Ex d)”,通过高强度外壳和隔爆间隙,将内部点火源与外界隔离,即使内部燃烧也不会引爆外界气体,这是最常用的类型,适用于大多数气体危险环境;二是“本质安全型(Ex ia/ib)”,通过限制电路能量(电流、电压),确保即使电路故障也不会产生点火源,Ex ia的安全等级高于Ex ib,适用于更危险的环境(如0区)。
(2)第二部分是“气体组别”,按易燃易爆气体的“最小点火能量”和“点燃温度”划分,常见的有I、IIA、IIB、IIC四个组别:I组对应煤矿井下的甲烷气体;IIA组对应丙烷、乙烷等(点火能量较高);IIB组对应乙烯、乙醇等(点火能量中等);IIC组对应氢气、乙炔等(点火能量极低,最危险)。二通防爆电磁阀的气体组别越高(如IIC),适配的气体种类越危险。
(3)第三部分是“温度组别”,按设备正常运行时的“最高表面温度”划分,用T1~T6表示:T1对应最高表面温度≤450℃,T2≤300℃,T3≤200℃,T4≤135℃,T5≤100℃,T6≤85℃。温度组别越高。
除了气体环境,还有针对粉尘环境的等级,标注为“Ex+保护方式+粉尘组别+温度组别”,适用于粉尘危险环境。
二、接下来看不同等级对应的适用环境标准:
(1)比如等级“Ex d IIB T4”的二通防爆电磁阀:Ex d是隔爆型,IIB组适配乙烯、乙醇等中等危险气体,T4组最高表面温度≤135℃,对应的环境标准是“GB 3836.2(隔爆型标准)”,适用于石油化工车间(存在乙醇蒸气)、燃气锅炉房(存在丙烷)等“1区或2区”(1区是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,2区是偶尔出现的环境)。
(2)再比如等级“Ex ia IIC T6”的二通防爆电磁阀:Ex ia是本质安全型(ia级),IIC组适配氢气、乙炔等极危险气体,T6组最高表面温度≤85℃,对应的环境标准是“GB 3836.4(本质安全型标准)”,适用于氢气生产车间、乙炔储存间等“0区”(0区是正常运行时持续或长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,最危险),这类环境对设备安全等级要求极高,必须用ia级+IIC组+T6组的阀门。
(3)对于粉尘环境的等级“Ex tD IIIC T11”:Ex tD是粉尘隔爆型,IIIC组适配铝粉、镁粉等导电性粉尘,T11组最高表面温度≤120℃,对应的环境标准是“GB 12476.2(粉尘隔爆型标准)”,适用于金属抛光车间、镁合金加工车间等“20区”
(4)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可能有细微差异(如欧盟用ATEX,美国用NEC),但核心等级划分逻辑一致。选择二通防爆电磁阀时,必须先明确现场的危险环境类型(气体/粉尘)、危险等级(0/1/2区或20/21/22区)、介质种类(气体组别或粉尘组别),再匹配对应的防爆等级,否则可能因等级不足引发爆炸,或等级过高造成成本浪费。
二通防爆电磁阀的防爆等级划分是“精准适配危险环境”的科学体系,IMI Norgren诺冠每个编码都对应明确的安全性能和环境要求,理解这一体系能帮助用户正确选择设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