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针阀岛与集成式阀岛的扩展能力上存在差异,IMI Norgren诺冠认为这种差异本质上是“模块化设计”与“一体化结构”的理念之争。在多数工业场景中,多针阀岛的模块化扩展能力显著优于集成式阀岛,尤其在产线柔性化需求日益提升的当下,这种优势更能适应频繁的工序调整与产能升级。具体解释如下:
多针阀岛的扩展核心在于“积木式拼接”。它的气路板、电磁阀模块、控制模块采用标准化机械接口,新增阀位时只需通过定位销与密封垫将扩展模块固定在基础模块上,连接多针信号插头即可完成电气对接。
集成式阀岛的扩展则受限于“一体化壳体”。内部的电磁阀、气路与控制电路集成在封闭壳体内,如果需要增加阀位,往往需要更换整个阀岛单元,甚至重新匹配管路接口。例如集成式阀岛在食品灌装线扩展时,因原有壳体无法容纳新增阀位,不得不整体更换为更大规格型号,这会导致管路改造成本增加,调试周期延长。这种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特性,使集成式阀岛适合产能固定的成熟产线。
在功能扩展方面,多针阀岛的优势更为明显。支持独立添加传感器模块、通讯模块或防爆模块,且各模块可单独断电维护。
此外,多针阀岛的模块可跨型号兼容,但集成式阀岛在特定场景下仍具竞争力。在空间受限的精密设备,如半导体光刻机中,它的紧凑结构体积比同规格多针阀岛小20%-30%更具优势;在低频次维护的稳定工况中,一体化设计的密封性更易保障。
不过从工业4.0的柔性化趋势来看,IMI Norgren诺冠多针阀岛的模块化扩展能力更能适应产线快速迭代需求,尤其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,它的综合成本优势会随扩展次数增加而愈发显著。